2012-01-03

阿塱壹不要說再見!停建台26線!要求公僕表態守護環境的決心!

發起單位:屏東環境保護聯盟、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連署訴求:
停建台26線,搶救最後自然海岸線的理由
阿塱壹古道是全台極為罕見,兼具自然與文化價值的一段自然文化遺產,政府有義務為下一代留下這珍貴的寶藏,可依照文資法將這段古道申請成為文化歷史遺產,而農委會可將而海岸線特殊的地質(山海緊鄰、岩岸、沙灘、礫灘、珊瑚礁、亂石海岸、砂岩、岩體褶皺)、地景(南田石、海崖、乾溪、砂丘)申請為台灣的自然遺產,藉以保護這段全台絕無僅有的最後自然海岸線。
【官網。阿塱壹不要說再見】http://alangyi.blogspot.com
【訂閱。阿塱壹電子報】http://enews.url.com.tw/alangyi
【FACEBOOK。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alangyi


 守護阿塱壹古道,兩大要求:
一、停建台26線《環島公路網》,保留台灣最後1%原始海岸林
二、38億公路開發經費,移為《恆春半島東岸,低碳生活圈區域發展基金


每一個保護自然海岸的理由都無可取代、無比重要,我們主張:
一、留下阿塱壹的文化資產
阿塱壹古道舊稱「琅嶠-卑南古道」,從台東卑南到恆春琅嶠十八社,見證台灣族群千年的遷移史,是台灣最早且尚存完整的古道,原住民往返前後山、清人圍剿朱一貴之亂的餘黨、英人泰勒記遊、牡丹社事件潘文杰斡旋、二戰末期日軍炸毀等歷史歷歷在目。


二、保護台灣島椰子蟹、綠蠵龜最後棲息地
在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中『缺席』的我國唯一保育類甲殼動物:椰子蟹,在2006年的台灣全記錄中被記錄到,中央研究院陳章波的研究也證實椰子蟹除綠島約只剩80隻外,本地為本島唯一可能的棲息地。可見本地海岸林的珍貴性對椰子蟹有多重要;屏東段尚有一段約500m的沙灘,當地耆老曾在此看過綠蠵龜上岸產卵,綠蠵龜已經是全世界瀕臨絕種的物種,2011年,許多遊客也目睹綠蠵龜在岸邊覓食的身影,目前在台灣本島僅存綠蠵龜上岸產卵的地點,最有可能就在阿塱壹古道。

三、南田石的國家級地質美景永世留給台灣的子民
地景之美請參考照片。石鼓之籟請朋友親身體驗。

四、6條野溪天然地景對迴游性魚蝦蟹無可替代

五、旭海安朔兩地的美好 不該成為廢氣與垃圾場

政客習慣以民意要求為各種開發的藉口,本段的專業不被考慮,只不斷強調當地人需要道路的便利帶來機會。一旦貫通,生態與文化資產流失,無異殺雞取卵,兩地將只得到川流不息的噪音、廢氣、與垃圾。留住生態與文化資產則是兩地最大的發展資源。

六、不應成為核廢公路?
台電選擇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場三個廠址恰巧有兩個在這條路段上,牡丹鄉與達仁鄉各獲得三千萬的探勘補償費,是一種遮羞費,或者出賣未來的封口費?這條最美麗的海岸線會成為核廢公路?

七、環島公路或者千里步道?考驗台灣的永續智慧
環島公路的完成將是台灣最大的沉淪,因為這也代表台灣島與海洋決裂、生態隔離;更代表執政黨罪無可逭的奇恥,呼籲現今的執政黨莫成為台灣的公敵!千里步道的籌劃將給台灣文化靈魂一次昇華的機會,象徵台灣人與土地再一次重新集體連結。


八、道路將切斷人與土地連結的臍帶、命脈
阿塱壹古道擁有全台絕無僅有的重要文化自然資產,而這些都是發展觀光生態旅遊的基礎與未來永續發展的命脈。

九、留下一扇自然海岸的窗口,代表台灣人對土地謙卑對海岸懺悔
留給台灣海岸一扇自然窗口,讓蓽路藍縷的生物們在台灣有永世棲息的居所,連結台灣人的海洋開拓精神與生物艱辛遷徙的傳承,彰顯政府的海洋永續政策的宏觀視野。雖然台26線的環境影響評估已過,但正也是考驗當代政治人物的智慧,能否對土地謙卑對海岸懺悔,讓這段缺口,具有無比的可能性,基於世代的正義與社會的良知,在台灣自然海岸即將淪亡的關鍵,身為台灣的公僕領袖,有此睿智做出讓後人緬懷的決定嗎?

【專家。學者。藝文界】可至 阿塱壹連署平台進行連署


此連署網站歡迎學者-大專校院講師以上教師,學術研究機構各級研究人員;專家-各領域專業人士及NGO/NPO代表;藝文界人士-文學、音樂、繪畫、劇場、影像等各界人士共同連署,表達對永續守護阿塱壹的期盼。
懇請所有熱心的民眾繼續共同連署加入守護行列,爭取保護這段全台絕無僅有的最後自然海岸線。





目前連署團體數:900 個  
目前連署人數:57999 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