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藉由原有中正橋下構築溼地的經驗,同樣在新店溪畔,永和社大學員與社區民眾共同於新店溪流域福和橋上游左岸秀朗抽水站堤外高灘地重新打造富含生物多樣性的溼地生態園區。
永和社大生態教育園區為了營造更多樣化的棲地類型,2008年園區內新增加了人工溪流等的水域環境,希望除了原靜水域的動植物以外,也能有流水域的動物能夠於此定居,目前已經有多種蜻蜓、蛙類、鳥類遷徙至此,使得綠地空間極為不足的都市生態系中也能享有鳥語花香。
永和社大生態教育園區為了營造更多樣化的棲地類型,2008年園區內新增加了人工溪流等的水域環境,希望除了原靜水域的動植物以外,也能有流水域的動物能夠於此定居,目前已經有多種蜻蜓、蛙類、鳥類遷徙至此,使得綠地空間極為不足的都市生態系中也能享有鳥語花香。
為完成建構本園區為永和地區水環境教育中心基地,並改善生態園區水流或是最後放流至新店溪的水質能更為清潔,綠巴克協助規劃在緩衝池出水口人工溪流(如下圖-園區配置圖中標題1所在位置)下游處裝設:太陽能打水曝氣機(如園區配置圖中標題1-1所在地點)、水車及水質觀測箱裝置(標題1-2所在地點),利用太陽能和水力等潔淨又免費的自然能源動力,達成本計畫,水淨則河清-永和社大生態園區與新店溪永續共生與淨化水質的目的。
特色分述如下:
1.裝設太陽能池水曝氣機-現有技術可行(台灣大學生態池已裝設)的太陽能板發電設計,利用太陽自然能源,發電直接供給小型馬達打水增加水中含氧量進而改善水質。
2.裝設水車-利用現有技術可行(台灣農村水圳有裝設)的水車,以人工溪水水流轉動水車,將緩衝池水舀至高處,再導流入下方承接的水質觀測箱。除提高水位重力差,讓水流動散佈到園區較廣地帶,並可增加水與空氣接觸的空間與時間,增多水中含氧量改善水質。
3.水質觀測箱裝置-利用園區現有水族箱改裝成水質觀測箱,可做為園區水河川環境教育體驗基地與水質檢測之用,也可增加水與空氣接觸的空間與時間,改善水質。
(上圖為台灣大學生態池已裝設的太陽能打水曝氣機與宜蘭某生態觀光農莊水圳所裝設的水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